朋友去哪了?——个人网络关系的维系障碍
2020-12-11 10:10:14
  • 0
  • 5
  • 0

来源: 社论前沿  原创 唐斌斌

摘要:以往研究发现,个人倾向于与相似的人建立联系和互动。然而,我们与朋友失去联系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相似性和不相似性驱动还知之甚少。本文认为,与相似的人相比,跟不相似的人建立的联系会更快地丧失。作者给出了三个解释:缺乏见面的机会,对相似性的偏好,以及较低的网络嵌入性。

介 绍

社会关系来来去去,而且是以非随机的方式进行。构建社会关系“到来”的一个中心特征是在相关社会特征方面的相似性,例如性别、年龄和种族。不过,人们对社会关系的“去向”以及不同之处知之甚少。许多关系并不是永远存在的。如果维护不善,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的是,这种损失在多大程度上还受到与差异相关的机制影响。因此,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差异对关系的影响是什么?

理论与假设

一、谁被谁丢下了?

有趣的是,系统地探讨社会关系丧失的研究表明,尽管网络成员来来去去,但网络的构成基本上保持不变。Fischer和Offer的研究证明,非亲属关系或不涉及特定交换(建议、陪伴等)的关系比其他关系更有可能被放弃。Marin和Hampton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强调情感和/或地理上的亲近以及关系的相似性对于保持关系活跃的重要性。Mollica等人也提供了相似性重要性的直接证据,他发现(种族上的)异质友谊比同质友谊更难持久。此外,Wellman等人强调,亲属关系或处于支持性关系会促进关系稳定。

简而言之,所有研究都强调了见面机会对关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对相似性的偏好似乎也是保持关系的关键。然而,Suitor和Keeton认为,构成个人网络的不是同质性本身,而是它对特定网络功能的作用。此外,Wimmer和Lewis证明,不仅同质性解释了网络的同质性,而且还解释了友谊交往以及成为朋友倾向。重要的是,他们认为研究人员必须放弃可能捕获“网络”的想法—网络本质上是动态的,而变化是实质性问题,而不是方法论问题。

二、关系维系的障碍

从资源论的角度来看,失去关系意味着潜在的社会资本损失。因此可以假设,人们实际上会犹豫是否最终要结束一段关系。只有出现关系维护障碍才会迫使人们做出选择-:加强与一些网络成员的联系,同时放弃其他成员。作者认为,在关系建立之初就已经存在了关系维持障碍:相遇机会、对相似性的偏好和网络嵌入性,这构成了维持关系困难的一般论据。

1.见面机会

关于个人网络同质性的文献中的一个主要发现是,对相似的人而言,见面地点的组成提供了接触的机会。虽然这一论点通常适用于关系形成阶段,但它也非常适用于关系维持阶段。一旦不相似的人进入网络,让他们留在网络中会很困难,因为互动伙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创造彼此见面的机会。如果联系得不到回应,社会关系就经常面临消亡的风险。一旦关系建立,见面机会就有助于维持关系。重要的是,社会环境往往为不相似的人提供更少的接触机会,换句话说,不同的网络成员保持联系更困难。

2.相似性偏好

虽然见面的机会限制了谁有机会创造和维持关系,但同质性文献表明,个人根据自己对偏好的不同做出决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与谁交谈,邀请谁参加他们的生日,以及他们愿意倾听谁的诉说。这一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个人更喜欢与相似的其他人建立关系。

虽然这一逻辑经常应用于关系形成阶段,但它也直接适用于关系的维护。对相似性的偏好不仅在人们第一次和别人交朋友时起作用,而且在他们选择寻找哪些朋友来保持联系时也起到了作用。当他们需要有人倾诉时,个人会选择那些最有可能表现出同理心的人,这些人往往是经历过类似经历的人。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与相似的其他人同盟往往比与不同的其他人的同盟更坚固,信任度更高。这里的重点不是网络中没有不同的其他人,而是这些关系得到了维护。

3.社会网络中的结构性嵌入性

与不同的其他人保持联系的另一个障碍是,这些网络成员往往不太能很好地融入现有的网络。这使得关系维护成本更高,因为维护关系需要时间和精力,而且这种负担分散在更少的人身上。到目前为止,人们不仅保持着直接和一对一的联系,而且还会成群结队地见面,通过一个朋友听到另一个朋友的消息,通过共同的朋友传递他们的问候。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在一个人的网络中根深蒂固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牢固和稳定。

与不相似人的联系可能不那么牢固,因为他们缺乏见面的机会,而且人们通常更喜欢相似的人。由于他们在现有网络中的结构嵌入性较弱,与不相似人的关系维持不那么积极会增加了失去这些关系的风险。所有这些理论论证导致了这样一种预期,即与不同的其他人的联系确实比与相似的其他人的联系更快地消失。为此,作者提出假设:

H1 与相似人的关系相比,不相似人的关系丧失得更快。

H2 不相似人的关系丧失更快是受到相遇机会、对相似的偏好和网络嵌入性的影响。

理论上,见面机会缺乏、相似的偏好和网络嵌入性是与不相似人维持关系的障碍。然而,如果他们设法在网络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那么这些障碍也就可能被克服。比如,会面机会太少的障碍可能会被互动伙伴抵消;他们创造自己的会面场所;关于对相似性的偏好,如果不同的关系已经存在多年,那么这个网络成员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值得信赖和有同理心的伙伴;关于网络嵌入性,与网络中已存在多年的不同其他成员的联系可能会有机会遇到许多其他网络成员,并已逐渐嵌入网络中。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不同的人之间的联系预计会变得不那么脆弱,因为他们“赶上”了类似人更强的网络嵌入性。因此,作者提出第三个假设是:

H3 随着关系持续时间的增加,见面机会、相似偏好和网络嵌入性对关系丧失的速度的影响会减弱。

示例

作者使用了第二期和第三期的《荷兰人社交网络调查》(Survey on the Social Networks of the Dutch,SSND)数据。

因变量为关系丢失的风险,通过对不同调查年份的受访者网络变化进行测量。自变量为相似性,通过测量受访者认为朋友在性别、年龄、种族和教育背景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程度。中介变量则包括见面机会,通过测量地理距离、相遇环境数量测量;相似性的偏好,询问受访者朋友在性别、年龄、种族或教育方面与他们相似有多重要;结构网络嵌入性,通过关系数量来衡量的。控制变量为受访者性别、年龄(含平方项)、种族、教育背景、工作状况、婚姻状况等等。

使用离散时间事件历史模型预测关系变化。在中介分析中,应用KHB方法评估了中介的相对权重。最后,将关系持续时间与中介变量进行交互,以了解中介的强度是否随着关系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首先,如果在性别,年龄和种族方面不一样,则关系更容易消失。教育上的差异也预示着关系的减少,但考虑到自我水平的特征后,这种影响消失了。其次,没有证据表明满足见面机会,对相似性的喜好或网络嵌入性可以解释为什么与不相似人的关系失去得更快。第三,在建立关系之初,满足见面机会,对相似性的喜好和网络嵌入的重要性要比其后几年重要得多。

综合这项研究的发现,存在一种强烈且一致的趋势,即在性别,年龄和种族方面,与不相似人之间的联系很快会消失,而以往公认的三种解释无法解释这一点。这就给研究者留下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与不相似人的关系会更快地消失。

一种可能是,以往理论是正确的,但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测试这些机制。作者确实发现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远并且见面机会较少,预示着关系会减少。但是,对于与相似和不相似的其他人的联系来说,这种影响是相同的,因此不能解释为什么与不相似的其他人的联系会更快地消失。结识异己的困难可能不仅仅在于一个人如何进入社会环境,而是在一个人不愿见面的情况下故意创造见面的机会。

关于对相似性和网络嵌入性的偏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衡量。对于相似性的偏爱很难以明确的方式进行衡量,因为人们可能不了解自己的偏见或不愿报告这些偏见。对相似性的偏好会影响个人与谁的交往,但是与谁相关联的人也有可能塑造个人对相似性的偏好。这个反向链接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没有观察到相似性偏好的假设效应。

关于网络的嵌入性,受访者可能高估了他们的异类朋友与其他网络成员成为朋友的程度,这可能导致受访者报告的间接联系比实际数量更多。此外,对网络嵌入度的衡量是基于知己的信息,而不是来自实际帮助者的信息。

另一个可能性是这些度量是准确的,但是需要改变以往的论点。关系形成的确可能与维护关系本质上是不同的过程。要了解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将机遇作为活动的焦点,而不是人们在偶然情况下会见的广泛社会环境中进行重新思考。可以假设,如果不同的人进入了网络,那么在某些社会环境中人们会间接地遇到他们的不同的变化。同样地,我们可以假设对相似性的偏好并不是障碍,因为不相似人已经进入了网络,这表明自我足够容忍或相似。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消除关系形成与关系维护阶段需要克服的障碍,从而证实这些建议。


文献来源:

A, Marina Tulin , G. M. B , and B. V. B . "Whom do we lose? The case of dissimilarity in personal networks." Social Networks,65(2021):51-62.

文献整理 | 唐斌斌

美编 | 唐斌斌

责编 | 小山羊

图 | 网络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